荆州:乡村蝶变“绿生金”-九游会网页版

2025-05-10 20:24   .

编者按:


4月25日起,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推出“春风又绿荆江岸(第七季)·家在山水间”特别报道,用八篇饱含泥土芬芳的报道,勾勒出荆州乡村的振兴图景。

今天,我们推出合集,同时推出《荆州:乡村蝶变“绿生金”》一文,给本次特别报道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您的关注和转发。

当记者的笔尖掠过

荆州的田野

墨色洇染出的

是八幅流动的画卷——

沙市区锣场镇

桑葚压弯了枝头

沙市区向湖村:

滩涂草地蝶变“生态乐园”

洪湖市乌林镇

莲藕、小龙虾

在直播间“爆单”

洪湖市乌林村:

水乡“新农人”玩转“新农活”

荆州区马山镇

紫糯酒香气四溢

荆州区双垱村:

一湾碧水酿出富美“香醇”

石首市小河口镇

粽叶裹着故道江风

石首市天心洲村:

故道之畔“绿”生“金”

松滋市涴市镇

赤松茸在防护林下撑开小伞

松滋大口村:

从"靠江吃江"到"靠田致富"

上岸渔民的新“渔歌”

江陵县马家寨乡

王祖军的葡萄墨玉连珠

江陵县文新村:

从“水上讨生活”到“岸上创未来”

监利市汴河镇

千岛湖湿地公园里

荷香浮动、虾影翩跹

监利市王小垸村:

“靠水吃水”换了“新吃法”

公安县麻豪口镇

虾稻连作田里

银光跃动的

是土地与人类

重新约定的誓言……

公安县黄岭村:

“碎田”变“金田”

这些村庄曾背负不同的标签:贫困、荒芜、负债、碎田、漂泊……如今,却以同样的姿势,在绿水青山间挺直脊梁。电商的网线串起城乡,生态的画笔勾勒共富,返乡者的脚印叠成新路。

我们看到——

水清了

白鹭的翅膀划开的不再是污浊

而是稻田的倒影

田肥了

连片的方格田里

机械的轰鸣代替了祖辈的叹息

人笑了

从直播间到共享菜园

每一张面孔都映着雨露朝阳

这是荆州乡村的蜕变史诗——

长江大保护的号角

吹散渔网上摇摇晃晃的时光

小流域治理的活水

润泽江汉千亩良田

“生态 ”的方程式里

每一株稻穗

每一颗脆梨

每一坛烧酒

都是绿色gdp的注脚

积分制攒出的

不仅是超市里的油盐

更是村民眼里

渐次点亮的奔富光芒

当最后一篇报道合卷,

我们终于懂得——

所谓“家在山水间”

不仅是白墙红瓦的诗意栖居

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所谓“金山银山”

不单是账本上递增的数字

更是清渠映出的笑脸

直播间里的乡音

田埂上安安稳稳的生活

从滩涂到“生态乐园”的蝶变

荆州的山与水

以最朴素的真理作答:

守护好一片林

自会有麋鹿衔来春天

善待每一寸土

土地必以丰饶相馈

当村庄在绿色中醒来,

幸福开始具象化——

是漆国伟镜头下的腊货飘香

是熊福林大棚里的瓜苗新绿

是刘望直播间里粽叶的沙沙声

是龚道平规划的稻田公园里

即将升起的炊烟……

“家在山水间”栏目用八篇饱含泥土芬芳的报道,勾勒出荆州乡村的振兴图景。一路走来,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村庄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是发展理念的脱胎换骨。

乡亲们眼里的光

脚下的路、账本上的数字

无不诉说着生态美

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

从“靠水吃水”到“养水富水”

从“索取自然”到“反哺生态”

每一处变化都涌动着

“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荆州的乡村用实践告诉我们——绿水青山不是发展的代价,而是最宝贵的“生态存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不仅是乡村蝶变的核心密码

更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

永恒底色


网站地图